中方融媒9月8日讯 一颗初心长坚守,一个使命扛在肩,一种作风在传承,一种精神叫奉献。在中方县有这样一个教师群体,他们或者年近花甲,两鬓皆白,或者正处青春,充满活力,却都默默工作在偏远的农村小学。让我们走近坚守在中方县偏远“村小”里的教师,看一看他们的故事。
杨丽萍:有爱才能做好教育
生于1987年的杨丽萍是一位有思想,也有办法的女教师。2016年,她通过教师招聘成为中方县牌楼小学一名教师。2020年,她在得知站坪教学点缺少老师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去教学点“锻炼”。站坪教学点虽然离县城不远,但是一条舞水河隔断了站坪村与外界的联系,每天上班必须坐汽渡船过渡,然后步行2里路到校。每年汛期汽渡船开不了,就只能经过高架桥步行上班。车子从她身边呼啸而过,桥身颤动,往下一看,是滚滚的洪水。而汛期天空经常雷声伴着雨水,即便是这样的恶劣天气,杨丽萍也是每天按时到校。
记者来到站坪教学点的时候,杨丽萍老师正在上一年级语文课,尽管只有一个学生,但她还是认真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纠正孩子的读音。教室里同时还有8个学前班的孩子安静的在旁边玩桌面玩具。

“当我来接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并没有想到其实这是一个混合班,除一年级一位学生外,还有8个4到6岁的孩子。如果我都教一年级的课,学前班的孩子他们怎么能接受?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很短暂,甚至有极个别的孩子会哭着吵着要妈妈。刚开始的几天我的头都大了。”杨丽萍笑着告诉记者,“我想了好几天,想到了‘以大带小—小先生制’这一方法,我先慢下来,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常规意识,让老生多带新生一起做游戏。”于是杨丽萍开始将一节课分成两小节,先给一年级上课,给一年级布置好作业,然后再给学前班的孩子上课。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就让学前的孩子在玩一些桌面玩具或者玩从自己家里带过来的玩具。中午学前班的孩子午睡时,她再把一年级的孩子带到寝室进行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去年全县期末考试中杨丽萍带的班数学全县排名第一,平均分97.5分,语文全县排名第八。杨丽萍也获得了“国培计划”优秀学员、她写的论文《为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获市级二等奖。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是理性与爱的巧妙结合,是主动积极的爱。”在村小任职的杨丽萍是平静的,从容的,教育成了她毕生追求的事业,她说:“我很平凡,但却不想平庸。”
杨爱英: 情满瑶山铸师魂
在巍峨挺拔的雪峰山下,在崇山峻岭中,在密树丛林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园丁,42年来,她默默地耕耘,辛苦地培育着大山里的“花朵”,她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热情和爱心在山村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爱之歌……她就是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洞门口教学点的教师杨爱英。蒿吉坪瑶族乡是中方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辖6个村,100多个村民小组。洞门口教学点位于蒿吉坪乡最东端,与辰溪县、溆浦县交界。全村零散分布着37个村民小组,两千多人口。巍峨挺拔的雪峰山绵延至此,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洞门口教学点就在这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旮旯里。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已逐年减少。到了2022年,只剩下了3名学生和一栋两层的楼房。杨爱英老师便是这所教学点唯一的老师。42年来,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瑶乡,播撒文明,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之歌。

洞门口教学点是典型的“一师一校”模式。在瑶乡人民的眼里,她既是老师,又是校长;既是管理员,又是炊事员;既是保姆,又是维修工……复式教学,工作量非常大。一个人要教三个年级的课程,困难可想而知。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杨爱英总是说:“农村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上课,孩子们就得放学,我不忍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下期开学,洞门口村教学点绝大多数学生都回到了学校,唯独三年级班长小青(化名)迟迟没来报名。晚上,杨爱英老师来到米家里,只见昏黄的灯光下,小青正和奶奶吃晚饭,桌上摆着一碗咸菜。小青见到老师,丢下饭碗扑到老师怀里失声痛哭:“老师,我爸病死了,妈妈改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听后,杨老师心里一震,难过极了。她想了想,说:“小青,明天你来学校读书,老师给你交学费,你要是愿意,老师就当你妈妈吧!”有老师当妈妈,孩子当然愿意,小青当场就抱住杨老师,叫了一声“妈妈”。第二天,小青来到学校,杨老师帮她交了学费,为她买了词典、书包、作业本、笔……而当时,她的两个女儿正在读大学,家里已欠下六万元的债。但她只要看到有家境贫困的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慷慨解囊。在她的心中,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只有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到真正的本领,愚昧的山村才会走向文明,贫穷的山村才会走向富强!现在小青已经读初中了,杨老师仍在资助她。只要一回家,小青首先来到的是杨老师的办公室,轻轻地叫杨老师一声“妈妈”。
一份执着,一份坚守,在偏远的蒿吉坪瑶族乡,杨爱英老师用42年青春岁月诠释着“扎根山区、奉献一生”的真谛。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杨爱英收获了累累硕果。她所任教的学生总成绩每年名列铁坡区前茅。该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而她自己连续5年获“中方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2018年9月获得中华教育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2021年9月10日获“怀化市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瑶山是偏僻的,但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杨爱英的心不孤独,学校是简陋的,但那是她发挥作用的天地,她的精神很富有。教育给她以生命历程中不息的激情,她将一如既往地在大山中当教师,培育人才,融化贫穷,改变大山,收获幸福。让爱在瑶山中不断绵延……
在平凡的育人路上,中方县的村小教师们一路默默走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没有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却处处留有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将一个个闪光点汇集成一道绚丽的光辉,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照亮了崎岖的山路,用无私的奉献和付出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责编:袁敏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故事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